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深度游”世博 用专业眼光看门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 16:40   新民晚报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主题是“和谐都市”,20岁德国小伙赫格尔在香港馆发现了两座精彩无限的场馆最大的共同点——让城市生活与 侯俊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主题是“和谐都市”,20岁德国小伙赫格尔在香港馆发现了两座精彩无限的场馆最大的共同点——让城市生活与 侯俊
大学生在看“汉堡之家”的运作说明图示 程敏
大学生在看“汉堡之家”的运作说明图示 程敏
成都案例馆:城市中的活水公园 侯德强
成都案例馆:城市中的活水公园 侯德强
在“汉堡之家”研究通风管道 程敏
在“汉堡之家”研究通风管道 程敏

  ◆本报记者  马丹  陆梓华  实习生  齐旭

  上海世博会开幕已过百天。不少参观者数度进园,其中不乏一些大学生。经过第一次走马观花,第二次甚至多次进园还能看什么?过来人介绍,世博“深度游”,不同专业的学生各有看头,看完展品品味内涵很重要。

  环保类  实践区有看头  国家馆重细节

  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于超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拜耳青年环境特使”的身份,花了整整一天时间逛遍了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每个展馆。在宁波滕头案例馆,不少游客匆匆而过,他却和工作人员细细探讨其中体现的城市集约化发展之道——如何既能保留蝶飞凤舞的村野风光,又能实现小城镇的城市化过程,创造经济价值?他专门研究了成都案例馆中的活水公园,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在他看来,将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和公园建设几项任务“多合一”地完成,这样的探索很有推广价值。他推荐大家,在世博园走累了,同样也可以去后滩湿地公园走一走,休息之余,同样能发现这种“多合一”整治环境的效果。“每次看到芦苇、菖蒲等本地植物占了大多数,还时不时有白鹭、黄鼠狼等小动物,就感觉这里确实已经实现了生态修复的功能。”于超感叹。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二学生陈燕,研究方向就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她对葡萄牙馆印象深刻。葡萄牙馆外观采用了新型的隔热隔音材料,能够起到相当好的隔音隔热效果;馆内还有一个关于风力发电的互动游戏,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对风能的再利用。上海企业联合馆“魔方”的屋顶建有许多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收集太阳能驱动发电机,支撑整个场馆的运转。虽然在学校里,陈燕研究的就是如何收集、利用太阳能,但目前实验所得结果,转化效率还不是很高,在世博会上的所见让她见识到了这个领域里高效率的太阳能收集转化过程。她相信,如果这些新能源的利用能够达到一定效率一定规模,将会加快人类节能环保的步伐。

  历史类  学万国历史  品人类发展

  陈春晓是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一名研究生。土耳其馆的历史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著名的阙特勤碑是历史上突厥帝国留下的重要历史文物,被蒙古和土耳其两国列为文化遗产,上面清晰地刻着用儒尼文书写的碑铭。尽管世博会上展示的是仿制品,却足以显示出土耳其的悠久历史了。”

  马来西亚馆在一个长廊里摆放不同年代的人力车,向游人们诉说马来西亚的发展史。澳大利亚馆的雕塑长廊,讲述了澳洲从库克船长发现、命名“新南威尔士”,并宣布其为英国属地,到全部六个殖民地居民举行一人一票的全民公决,决定成立联邦国家的历史。而位于D片区的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展示了历届世博会的精彩作品,从7件罗丹雕塑原件到沈寿的刺绣《耶稣像》,从贝尔电话到爱迪生的碳丝灯泡,还有历届世博会上游人们向亲朋好友寄出的明信片。“历届世博会上展出的种种发明,渐渐步入日常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些展项都能使人切身感受到150年来人类文明的变迁。”

  历史考古专业的学生看世博,应当更加留意场馆的宣传册、短片,这些往往更能细致且有针对性地介绍该国的历史文化。陈晓春说,更为丰富普遍的文化形态往往集中在联合馆,比如通过参观欧洲联合馆,可以了解到原来圣马力诺是最古老的共和国,而马耳他馆中播放的小短片,也充分展现了马耳他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汇点的民族特质。

  艺术类  多媒体很炫  人文味更浓

  不少世博场馆都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各国风土人情。因为就读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大三男生李蒙悦在观看影片时,更多了几分专业眼光。小李说,虽然不少短片都带给他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位于浦西B片区的通用汽车馆带来的一段4D短片。车辆都能收到联网信号,帮助危急的产妇平安诞下宝宝;自动驾驶功能可以引领盲女自如在城市中穿梭……影片通过叶子、海贝和EN-V在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穿梭的故事,讲述了三个有关爱的故事。“能把技术展示融合在故事情节之中,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小李觉得,除了追求“炫”的感觉,参观者可以静心体会其中的人文意味。

  即将升入华东师大设计学院攻读硕士的男生陈兆赟,两年前跟着导师参与城市足迹馆的布展。相比很多展馆,这个以静态雕塑为主,并且将白色定为主基调的展馆显得“沉默”不少,但小陈建议,如果带着思索,在展品前驻足,同样会获得丰富艺术体验。在这儿,东方的牌楼和西方的拱门毗邻而立,晶莹的琉璃搭建出中国古代遗址,并展示特洛伊考古现场,让参观者置身于早期城市之中。诸多城市的守护神串成了“众神之城”,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西方早期城市。“各个雕塑和模型之间的广场、街道设计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小陈说。

  建筑类  赏建筑表皮  读造型曲线

  上海世博会场馆众多,各馆的建筑不仅风格迥异,还是各国文化的展示。几位参观过世博会的建筑系学生说,欣赏建筑之旅也是件有趣的事。

  Armel是美国芝加哥市伊利诺伊科技学院建筑系的研究生。他不仅带着相机踏入世博园,还用纸和笔描绘下世博记忆。除了关注场馆设计外,他还特别关注建筑的色彩、建材、各部链接及支撑受力等情况。他还在世博场馆介绍手册上给每个展馆评分,按喜好程度,从A+到C不等。Armel最喜爱的展馆是万科馆、丹麦馆等。“万科馆用天然麦秸板为建筑材料,由七个独立筒状建筑组成,再通过顶部蓝色透光ETFE膜连成一体。它的建筑材料很特别,馆的形态和各部分的连接设计都很有创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陈珊珊已经两次入园参观了。她告诉记者,带着专业眼光看世博场馆,收获不同。“好几个热门场馆,一眼就能从外面看出它的结构。比如,丹麦馆就是一个非常有线条感的建筑,斜坡旋转而上,一直转到最中心。半开放式的展馆设计,加上入口处就能看到丹麦国宝小美人鱼,这些都营造了一种建筑的简约美。”

  陈珊珊介绍说,看轮廓、看造型,别忘了凑近欣赏一下展馆建筑的“外衣”。“现在很多建筑都会引入表皮设计的概念。表皮设计时常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乏味、普通的粉刷、贴面、玻璃等。而是,这种感觉需要通过不同的建筑材料来表现。比如,拉脱维亚馆的‘外衣’,虽然因为是临时建筑,它没有采用特别好的材料,但想法特别新奇,彩色鱼鳞状的方片,会随着风吹过而此起彼伏。而巨型透明亚克力杆打造的英国馆,也是一件非常有表皮设计感的作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大学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