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神话与现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7 11:58 新浪教育 | |
当代大学本科生教育的本质就当今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而言,在本科生教育的传统形象和人们对其的关注方面,想象都远远多于现实。现在,符合人们心中固有形象的18岁到22岁之间,住在学校、参加全日制学习的大学生不到20%。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事实上,四分之一的人都在30岁以上。他们进入大学并不是为了离开家庭或者长大成人,而是把 由于住在大学或者大学生联谊会提供的房子里比较昂贵,更别提家庭生活和工作还会受到影响,所以大多数的大学生更喜欢住在自己的家里,进行走读式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头两年进入当地的社区学院,省下钱来进入四年制学院或大学继续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学习。事实上,大约有40%的大学生负担不起全日制大学学习所需的时间和金钱,取而代之的是在部分时间的基础上积累起某一学位所需的教育和学分。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多数大学生为了获得学位要花费比四年要长的时间,一般要5年或者5年以上。 多数学生将大学教育看成是他们未来高质量生活的关键,是开启理想工作、经济保证和幸福康乐的钥匙。大多数人有着明确的事业目标,他们主修诸如工程、商业、医学预科或者法律预科等专业性或专业预备性的课程。尽管他们可能有着很强的学术能力,热爱学习,但经济和家庭两方面的责任使他们的教育更具功利性。由于寄宿制大学学习并不是他们生活的中心,他们便寻求与大学间的另一种不同的关系,大学更像银行和加油站一样,是提供服务的机构。他们作为消费者来看待他们的教育,寻求便利、质量、适当和低价。 课程之战也许是出于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怀念,所以我们认定,本科生教育的质量近几年中已严重恶化。对美国学院和大学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批评已成一时之尚。一些人声称,旨在为学生们提供哲学和文学伟大传统的知识,以使他们明了自然秩序及个人在其中位置的传统课程已经被“学科民主”所取代,这种“学科民主”在学生应该学什么这个问题上没能提供一个大学范围内都认可的答案。2 其他的人更加尖锐,他们抱怨说高等教育不仅放弃了进行本科生教育的努力,甚至连追求学术价值的努力也放弃了。3 人们认为教师既低产,又有着过高的薪酬,课程被描绘成智力或道德的荒漠。批评家们建议回到几十年前本科生教育的黄金时代,那时候学生认真,教师努力,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占主导地位。 然而,综观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教师和学生们的实际经验一直与教育家们的宏大构想大相径庭。在早期的殖民地学院里,本科生教育主要是为培养牧师和政府工作人员而进行的专业训练。它致力于某种智力的教化,用带有修辞学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将昨日的智慧传递给明日的领袖们。公立大学,尤其是赠地大学的出现才使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专业培训,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世纪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本科生对待学术课程和他们的教育活动并不认真。 4 大部分人在课外活动中学到的东西要远远多于课堂上所学到的。大学教育在那时候没有被看作是一件严肃的学术方面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本科生教育变得较为严格起来,部分原因是由于退伍士兵或成人学生的影响,他们极为认真地看待他们的大学教育。《退伍军人再适应法》反映了人们看待高等教育益处时的一种全新的态度。另外,随着婴儿激增期出生的人口开始膨胀,进入顶尖大学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因此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学术质量上。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也通过提高对教师学术要求以及加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来达到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如今,美国学院和大学本科生教育的质量要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要大大地好于其他国家。然而,虽然本科生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有大幅提高,却还不能像教师在科研上的努力一样尽快地迎合社会的需要。社会变化的需求和学生的期望都要求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以改善本科生教育。 学术界关于本科课程内容的哲学论战还在继续。一些人更倾向于名著课程。就像布鲁姆(Bloom)所说的:“通常哲学和文科的学习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名著上。这是因为这是我们不可能见到本人的老师们的思想,因为在这些名著中,我们可以为我们想当然的认识找到论据,还因为它们是那些被遗忘的选择的源泉。”5 另一些人推崇以探寻为基础的方式,强调要熟悉人类用以了解世界的主要方法——也就是说,理解和探寻文学、艺术、道德哲学、历史、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还有一些人偏向自助式的方法,通过要求学生在每种不同的知识领域(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修读一定数量课程的方式使学生知识达到一定的广度。这些人同时假定不同的学科具有独立的、各有其价值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要求学生们吸取各种知识的精华以开阔他们的心胸。 然而,像这样的课程之争也许离题太远了。当校友们被问及真正可重视的大学教育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几乎从未提到过课程或学程中的科目,这些东西在期末和毕业以后很快就消失了。相反,他们记得的是参加过的社团,所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他们所结交的友谊。比起那些关于本科课程的晦涩难解的辩论,有关学习圈的记忆更接近大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对于年轻的本科生来说,大学就是一个在生活着学习的时候学习怎样生活的地方。 本科生教育的目的本科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否应该把本科生教育的目的定在这一节开始的时候爱默生(Emerson)所说的崇高目标上呢?或者像哈佛大学的前任校长德里克·博克(Derek Bok)说的那样,在一个变化的、破碎的社会里,本科生教育最重要的产物就是“不受教条束缚的,由人文主义价值所滋养的有判断力的头脑。”6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自由学习的精神,不仅要传授事实,还要在学生们形成自己人生哲学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他们。 有一个仍然与本科生教育密切相关但却常被误解的概念,那就是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如今,教育家和其他一些人用这一术语指代从名著到人文教育中所有广博而肤浅的内容。哈罗德·复皮罗(Harold Shapiro)曾把通识教育定义为“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时代,发现和理解伟大传统和先人事迹的需求;为了考虑既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又可以培养我们对不同于自己的其他人的理解力的那些新的可能性,从未经考察的承诺中解放思想和心灵的需求;培养所有有思想的公民选择独立的负责任的生活的需求,而这种选择重视事物与人的连通性”。7 尽管这样的通识教育可以被看作为更专门的或者更专业的学习所做的准备,但事实上,在欧洲,提供这种通识教育的任务是由中等学校来完成的。大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或寻求这种教育,这些人有幸能够在顶尖的学院和大学中体验浓郁的学术氛围,在这些学校中占主导的教育哲学是塑造人的头脑和品格。而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学教育依赖于大众教育的方式,这种方式对知识的传播和为职业做准备要重于对品格的塑造。 对于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拿到大学学历,因为这对于一个好工作、个人的经济保证和安宁来说都是必需的。如今,一些学生带着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来学习。他们进入大学学习,计划着成为医生、工程师、律师或教师。尽管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会改变主意,但几乎所有人心中最重要的还是极为特定的职业目标。 雇主们强化了这种功利性的取向。公司派往大学的招聘人员寻求的是非常特定的技能。或许他们会寻求特别专门的技能,如某个特定的专业或者因特网导航技能。或许他们会寻找某些能证明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环境中能够很好交流和工作的根据。学生们对来自招聘市场的这些信号非常敏感,而且其他学生的面试经历或者工作经验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商界领导的调查表明,他们在大学毕业生中所寻求的远非是实用的知识或技能。8 他们所需要的毕业生要有着很强的沟通能力,有着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能够容纳不同,以及要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比起专业学习,这些特点与通识教育联系得更为紧密。 在某种意义上,大学在提供通识教育时处于两种相互对立的压力之中。一方面要迎合学生们的更为实际的目标,一方面又要反映雇主的要求。大学所提供的通识教育要使学生们具备广泛的技能,这些技能对于成为良好的公民和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一个需求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目标必定是要使学生们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有句老话说,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而是要为他们的最后一份工作做准备。这个说法依然很有道理。 可以肯定的是,21世纪通识教育的概念将有别于20世纪。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本科的专业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例如,如今只有13%的学生主攻人文科学,7%的学生主攻自然科学,15%的学生学习社会科学。这也许反映出学生认为后现代的、解构的人文学科课程与他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相关;自然科学就更不相关了,而且对那些中小学阶段基础就没打好的学生来说也太困难了;社会科学多少有那么一点相关,又相对容易。9 如今多数的本科生更乐于选择更专业化和市场化的专业,比如商业、会计和工程。当本科的学习没有体系,没有严格的或注重通才教育的目的时,被绝大多数大学所推崇的自助式课程便为这些学校提供了一个从庞杂学程中脱身的机会。 我们从哪里可以找到纽曼(Newman)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设想呢?纽曼认为,大学教育“包括知识的要点、它所依据的原理、各部分的范围、它的光明面和阴暗面、重要的地方和不重要的地方,因而,它引发出学生内在的天资,一种赋有自由、公平、冷静、节制和智慧的思维习惯”。显然,这些在大多数大学所教授的本科课程中是找不到的。 尽管难以给通识教育下定义,它的实现也极具挑战性,但这难以捉摸的通识教育的目标可能依然是使学生们为终生学习和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的最好途径。毕竟,大学教育就应该让人为生活做准备,事业也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而已。 教学与科研除了大学课程,大学教育再没有其他的方面能够比教学和科研的协调更能引起人们的关 注了。很多人认为,大学在聘任教师时强调科研,拒绝提升那些即使在课堂上相当成功,但科研成果或科研经费不多的教授,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忽视。 当然了,这些批评中也不乏真知灼见11, 在美国研究性的大学中尤其如此。学术研究对于国家优先发展项目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各种活动间的均衡状态。教师的专业化以及决定教师回报的主导学科造成了这种转变,更不必说教师所承受的吸引科研资助的压力了。过去20年中,竞争激烈的教师就业市场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聘任、终身教职和晋级的学术标准都有了提高。这种风气有助于抛开教学来确定决定因素,尤其是在某种程度上科研成果和争取资助能力的量化方法已经取代了对科研质量和专业工作更均衡的评判。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日渐增长的学术专业化导致学科支离破碎,已经损害了本科课程的和谐。看来教师想教的与本科学生想学的知识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12 当我们考虑那些有关科研对教育的影响的批评时,重要的是我们要将某些告诫牢记在心。首先,如果本科生教育由于科研而受到损害,我们希望能找到我们国家研究型大学中最消极的影响。然而,通过诸如标准化测验中的表现或事业成就等大多数方法,由研究型大学提供的本科生教育的“附加值”至少可以比得上,通常都会明显好过那些科研非首选的其他类型的院校。而且,正如学生、家长和雇主的决定所反映的,高教市场依然表明研究型大学为首选。 第二个告诫来自于批评家们所做的观察,他们认为所有的大学做的科研太多了。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都极少从事科研。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高等教育由3600所机构组成,包括二年制和四年制学院、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肯定不足100所,有根据的更不足50所重视大规模的科研、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级专业培训,这些学校把这些作为他们多项使命的基础。 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远不是显而易见的。考察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对本科生教育有何影响的研究没能找到任何定量的证据来支持这样的假设,即一般而言,一个学校对科研的特别重视会妨碍本科生教育的质量。13 尽管一些大学确实在职称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确定方面极为强调科研成果,但同那些在确定终身教职时更重视教学技能的本科院校相比,这种观念并没有降低它们学士毕业生的质量。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研究并没有排除一些机构重视科研,从而使本科生教育质量降低的可能性,只是这种现象在高等教育中并不突出,也并不普遍。 也许部分问题来自于这种趋势,即人们把它描绘成“科研对教学”。当然,这也是公众和学术界的许多人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看法。有许多人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好一项,就不得不忽略另一项。这是一种简单化的、错误的看法。教学和学术成就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它们的结合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成功的关键。学生课程评估反映出,在通常情况下,最好的学者也是最好的教师。 因此,问题并不是教学与科研相对,而是二者之间要有适当的平衡。毕竟,这两种活动只是学习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最有效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到教学和科研这两种学习的形式中。 我们的大学正在忽视本科生教育吗?一段时间以来,重新考察并改进学院和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努力开始复苏。有人可能这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即课程改革是周期性的,钟摆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学潮引起的本科课程结构改革又摆了回来。很明显,市场力量仍在起作用。或许大学也在回应那些认为对本科生教育重视不足的批评。也可能是大学教育不断增长的费用及其在知识密集型的社会中的价值引起了父母和公共官员们的注意。人口的变化也是一个因素。首先,战后人口爆炸开始回落;其次,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开始面临大学适龄学生人数的剧增。同样的,成人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也要求传统的本科生教育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从另一角度来看,关注本科生教育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需要重新协调学校中各种重要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多数规模较大的大学都集中精力设置有实力的专业领域的课程计划——建立高质量的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农学院等等。或许这出于公共责任感,或者是出于学生和雇主的要求,或者是这些努力可以得到资金支持。然而,任何杰出的学术机构的基础都是它的本科学院。人们会很好地说明这样的事实,即本科生教育和源于此的学术学科构成了学术的心脏,构成了我们大学的学术核心,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将会决定大学的声望以及大学在专业、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实力。 许多学院和大学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改善本科生教育。14 教师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包括终身教职的评估,都在更多地强调教学。面对目前学术性学科零散及专业化的特点,教师们正在努力使本科课程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资金的投入也在进行,以改善学习环境——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的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咨询和指导。人们更加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注意力投向重要的课外学习经验上,例如本科生的科研、社区服务和寄宿生活学习环境等。 尽管这种对本科生教育的关注值得赞赏,但它主要针对的是传统教育模式内的本科生教育的改善。大部分的努力集中在改善传统的学位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上。虽然也考虑到了包括科研、社区服务和寄宿学习在内的各种学习活动,但主要的重点还是放在了改善课堂教学上,把它看成了本科生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与以前不同,如20世纪60年代,在探索本科生教育的各种形式方面,人们几乎未做什么努力。 因此,不可能说如今大学中所发生的事情代表着本科生教育的革命。有些人竭力说明我们不需要革命,因为基本上大学在培养本科学生方面做的都很好。相反,他们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更新我们有关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承诺,这种更新由我们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我们追求优异的热忱所激发。 然而,另一些人相信在现行模式下,尽管我们有好的意图,但目前改善本科生教育的努力不能充分地反映日益变化的需求以及学生们的特点,也不能反映正在变化的世界。摆在我们面前的真正挑战可能是要为新的世纪创造出本科生教育的新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