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样与孩子交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 18:44   新浪教育

    对许多父母而言,约束就意味着命令孩子,他们会用更多带有严厉和发怒口吻的命令支撑着那些约束。他们以为每次在告诉孩子们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是在约束他们,而且如果声音越大,重复次数越多,这些约束就会越牢固。从这些命令中他们也许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并且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遵循爱与理智原则的父母在与孩子们交谈时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向孩子们发问,并且提供选择,在不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的情况下把决定的重担加在他们肩上,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一直通过提供选择来约束他们,却不会告诉他们这些约束是什么。

  和以命令为宗旨的父母一样,遵循爱与理智原则的父母同样坚持尊重与服从,但是在与孩子们交谈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同于以命令为宗旨的父母所使用的暴力性话语,遵循爱与理智原则的父母会使用思考性话语。

  思考性话语——采用问题的形式,而且内容可操作执行——是为人父母者遵循爱与理智原则的一把钥匙,他们把思考和决定的职责加在孩子们身上,帮助孩子们准确完成我们想让他们完成的事情——思考——尽可能地思考。

    我们告诉孩子们该做什么,不如让他们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这样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孩子们也许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但是服从的动力却并非来自他们自身,而是来自我们。孩子们相信来自自己头脑中的东西,每当完成一项决定的时候,他们都进行了思考,做出了选择,并且巩固了所学内容,这就是为什么从孩子年幼时起,父母就必须始终提出思考性问题:

  “你想把外套带着还是把它穿上呢?”

  “你想现在就把靴子穿上还是到车上再穿呢?”

  “你想在电视机前好好玩儿还是想在自己的房间里吵闹呢?”

  我们不要使用类似下面的暴力性话语:

  “现在就把外套穿上!”

  “因为我说了把靴子穿上,这就是为什么!外面在下雪。”

  “我在看球赛,安静!”

  思考性话语与暴力性话语的区别十分细微,毕竟它们对孩子们所形成的约束是一样的,但通常孩子们的反应却大不一样,他们会反抗命令,因为从中他们看到了一种潜藏的威胁。当我们让孩子们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把我们的话视为一种获得支配权的企图,无论何时,我们夺走的支配权增加了,也就意味着孩子们拥有的支配权减少了,因此他们会竭力夺回从自己手中溜走的支配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