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结合现实材料和党的政策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01/18 14:24 飞跃考研
2007年考研政治赵宇政治团队考研政治理论课 最后十八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候选题参考答案 (1)结合现实材料和党的政策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1.分析我国现阶段某些地区人的发展的误区与问题。 当前我国某些地区人的发展的误区与问题的重要表现就是: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甚至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单纯强调物质文明的发展,甚至以牺牲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代价来实现物质文明的发展,没有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 必须坚决克服这种片面发展观,坚持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 2.从三大文明、四大建设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构建和谐社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在继续抓紧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文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把社会建设从以往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中提炼出来,放在了更加突出、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加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 三大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同样,三大文明的建设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结合唯物史观,分析构建和谐社会。 人的发展是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的,主要包括个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力量。革命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先进分子的核心,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就必须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反过来能对政治和经济起到巨大的反作用。科学的、正确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胆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使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上取得更多的发展。 政治对经济和文化也能起到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政治生活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政治文明也能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因此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高度重视和不断提高我国的政治文明的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的能力,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当前应高度重视政治体制的改革,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机构改革,扩大和发扬民主,真正实施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民主生活水平。 人的价值是双重的,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通过对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体现出来的价值称为社会价值,个人在社会中得到的享受与满足是人的自我价值或个人价值。社会主义必须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宗旨和目的,通过改革与发展推动个人不断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价值,全面推动人的解放和自由。 总之,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才能为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创造充分条件。 4.从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是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的依赖、合作、协调、互助等关系,而不是绝对的差别和对立。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应当努力促进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阶层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互助和协调,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 矛盾的斗争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的差别、竞争、分离等关系,而不是完全等同或绝对的同一。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应当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承认和保持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阶层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在收入、待遇等方面的差距,促进区域之间、阶层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序竞争,防止平均主义思想重新抬头。 总之,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