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考研政治临门点题新增考点之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1:49   高联教育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要避免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

  ②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应当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落实在改善人民生活中。

  (3)注重民生问题的依据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民生问题,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②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党86年历史的一根红线和优良传统,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这体现着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4)社会建设的任务内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包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扩展为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