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考研政治临门点题理论重点之十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1:49   高联教育

  12、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结合实践说明当前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1) 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及由此导致的农村生产要素的持续流失。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从“两个基本趋向”的论断出发,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解“三农”问题;通过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破解“三农”问题;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破解“三农”问题。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第三,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才能使原材料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的过剩生产能力找到新的出路,使我国最具潜力的农村消费市场得以充分开发。并拉动其它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业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第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第二,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面貌;第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第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内在的联系。社会要和谐,农村是基础。当前,城乡关系不够协调,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作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设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