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从那些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事情当中学到的东西最多,他们在自己做决定的过程当中学到的东西,比我们为他们做决定的时候学到的东西要更多,即便他们作出的决定是错的。有时候,这就意味着,在孩子们奋力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即便上前帮他们一把,或者替他们把事情做完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们也不能插手其中。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不用吃他们小时候吃过的苦。这种想法很正常。但是,这并不等于因为家长有钱(或许只是有一定信用额度)负担孩子所有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一定得买;也并不等于如果家长有权力把孩子从一个很艰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他们就一定得做。要是我们从来不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拼搏,从来不让他们独立对付一些难题,那么,等到以后他们自己去面对生活时,事情就变得更难对付了,他们不会马上变得顽强起来,着手应对问题;相反,他们只会选择放弃。最终来看,要让孩子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人,就要让他们独自完成各种难题,要父母代替他们完成,或是不停地告诉孩子他们很能干,这两种方法都是没用的。
除了来自于我们的激励之语以外,几乎在每一个事例当中,树立自尊自信的模式差不多按下面模式进行:
1. 孩子们冒险大胆尝试一些他们自己认为他们不能做的事情;
2. 在尝试的过程当中,他们痛苦挣扎;
3.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完成了自己开始设定的目标;
4. 他们得到了审视自我成就的机会,而且说:“瞧,这就是我做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建立积极自我的最后步骤是一个内在过程,需要孩子们通过不懈努力以及获得的成就来自行完成。单靠我们的奖励与称赞不能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完整而健全的自我形象。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当我们竭尽所能让孩子快乐,当我们把他们所有想要的都送到他们手上的时候,孩子们对自己的感觉并不太好。他们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来赢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当然,如果我们要他们冒险去完成那些对他们来说过于艰巨的任务,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成功,但也可能容易失败。不过他们需要知道的是,不论事情成败,我们都一样会爱他们。我们会一路支持他们,给他们打气,前提条件是我们不能代他们完成任务。当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走过他们那一年龄已经能应付的“艰难时刻”,我们实际上也在锻炼他们,让他们在日后人生的道路上更有力地去面对那些真正的艰难时刻。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也不能刻意而为。我们不需要人为制造一个虚假的困难环境让孩子们去应付,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在那些远远高于他们能力以上的困境中苦苦挣扎。让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越过面前搭的积木塔和让一个12岁的孩子学习在钢琴上演奏一段中等难度的曲子,这两者的难度都是与年龄相适应的。要是把两个孩子的任务颠倒过来,让两三岁的孩子去弹钢琴、让12岁的孩子去穿过积木塔,那就有点儿太滑稽了。遵循爱和理智原则的家长懂得为自己的孩子设置与其年龄相应的任务,他们更懂得怎样将这些任务以及作决定的权力交给孩子,而不是代他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