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与理智”法则处理控制权之争的父母说:“不要贪婪。如果你只需要那么多控制权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千万不要攫取更多。”如果一场控制权争夺战的威胁已经露出苗头,父母必须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只需要多少控制权就足够?更重要的是,为争夺控制权而挑起战火有必要吗?如果不和青少年孩子去争夺,而是提供建议或选择,他能否从中汲取宝贵教训?”
用“爱与理智”法则教养孩子的父母懂得,他们越是松手,应对控制权之争就越容易。我们为控制权之战推荐三条原则:
1. 不要不惜代价去打赢控制权争夺战。
2. 如果被迫和子女争夺控制权(假如此时一场战争几乎不可避免),就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3. 慎重而沉着地选择作战对象,但不威胁对方,然后“冲锋陷阵”就行。
倘若父母运用这些技巧,战争反倒打不起来。相反这样做可以促使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决定。
如果父母确实陷入了控制权之争,青少年会暗自思忖:谁会赢?而且他们特别擅长挑大人永远打不赢的那些仗来打:“你打算不让我听某一首乐曲?你打算让谁成为我的男朋友(女朋友)?我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看看你能否让我开口说话?看看你能够让我快乐吗?”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和青少年共同的战场。
无论何时,只要父母命令青少年孩子做一件无法强制其去做的事,那么就会失去孩子的尊重。涉及交友问题的控制权之争,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如果对女儿说,“不要和那位朋友一起外出”或者“我不喜欢你那些朋友,不要成天和他们鬼混”,那么,我们就向她下达了一道无法迫使她遵守的命令。我们在挑起一场我们必然失败的战争。何出此言?儿女在进入青春期时,已经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意识,而选择自己的朋友圈则是体现这种独立意识的途径之一。我们根本无法每天24小时监督孩子的交友活动。老实说,即使我们不遗余力,也无法打赢这样一场控制权战争,既然如此,何不节省体力去打一场能打赢的战争呢?
不过,青少年孩子也许很善于发现这样的控制权之争,恰恰是她希望你参加的战争。小孩子(更不用说青少年了)会发现,他们什么劲也不用使,就可以让大人对他们言听计从。他们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设下陷阱,诱使大人打那些花100万年也打不赢的战争。战火点燃后,他们便让大人忙不迭地应付战事——这样一来,大人既腾不出时间也腾不出精力,去打大人能够获胜的更重要的战争了。
不仅如此,看着家长震怒不已、垂头丧气,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消遣。看过系列幽默剧吧:几乎所有幽默的基本画面,都是某些人看着灰心丧气的权威人物努力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局面。
然而,有关几个重大问题的控制权你必须争夺,因为它们关乎你作为家长的自尊。要小心翼翼地选择这些战场,然后全力以赴去夺取胜利。它们包括:
1. 即使孩子值得父母尊重,父母也必须强调自己应得到孩子的尊重。对父母无礼的孩子,会贬低自己的自身形象。孩子糟糕的自身形象就是从不尊重父母开始的。
2. 父母必须对家庭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实施控制。比如说,如果某个青少年由于在家中吸烟而影响父母,那么父母应该显示自尊心,告诉孩子到外面吸。与青少年怒眼相视通常是错误的,不过父母可以用一种“我们可不是说着玩”的坚定口吻对孩子说:“我们认为,你做的决定并不明智。”当时,父母也许不能迫使孩子有所表示,但必须为孩子设定这种限制。
3. 父母必须控制家庭环境。毕竟家里的主人是父母,父母才是家长。有时候,青少年想带谁回家就带谁回家,而且表现得似乎他们才是家里的主人。这可真是不害羞。谁是家里的主人,这可是个重要问题。当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时,那时他们将有权在那种环境说了算。
贾斯汀和父亲经常围绕立体音响大小的问题展开连绵不断的战争。贾斯汀在听音响中塞时,把声音开得震天响,几乎响彻整个房间。之后,贾斯汀的父亲便忍无可忍地大叫,还反复嘟哝,“把你那该死的音响关掉!”贾斯汀敢怒而不敢言,只好磨磨蹭蹭地照着去做,然后一脸反抗表情地坐在那里生闷气。
参加青少年教养培训班之后,贾斯汀的父亲开始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当他和贾斯汀情绪都非常激动时,他稍微等了一会儿。然后,他和儿子一起坐下来,将胳膊环绕着儿子的肩膀(这个动作非常少见,以至于让贾斯汀吃了一惊,头脑一下清醒过来)说:“你知道,贾斯汀,我对你爱听你青睐的音乐十分理解。但老实说,我对这种音乐实在受不了。所以,如果我和你妈都在家,你在屋里放音乐时能把音量开小点,那我就太高兴了。”
“哦,这样似乎不公平吧。你听音乐时不也把声音开得震天响嘛。这也是我的家啊!”贾斯汀回答。
“贾斯汀,”父亲亲切地说:“你不妨找出房产证核对一下,看看这是谁的家。这是我的家,儿子。不过,你可以住在这里。如果有一天你有了钱,买得起自己的房子,我就不会把光盘拿过来对你说,‘嗨,把这张盘塞到音响里去,再把声音开大点。’你懂我的意思吗?”
贾斯汀还有一些愤愤不平,但还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是的,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
父亲最后这样结束了谈话,“我会尽量不讨厌你喜爱的音乐,也真心希望你能努力降低音量。非常感谢,贾斯汀。”
他将环绕在儿子肩膀上的胳膊稍稍用力地按了一下,然后走开。在父亲充满慈爱的限制下,贾斯汀吃惊地发现:孩子果真不是家里的主人。
在控制权争夺战中试试以下办法看是否管用
青少年孩子喜欢挑起或发动一些有趣的战争,包括“看看您能否让我开口说话。”面临如此情况时,祝您好运!我(吉姆)还记得二女儿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时,有那么几个小时时间,我们一直在展开一场“冷战”。我对她说:“我发现有些问题不对劲。为什么你不谈论这个问题?出了什么事?你知道,你可以和妈妈或我谈一谈。你知道和我们说话很安全。”我越是提到“谈”这个字,她就越是不说话,因为沉默是她摆脱控制的唯一途径。
青少年喜欢和我们交战的另一个战场是与价值观有关:“看您能否让我认同您的价值观。”同样,一旦卷入这样的战争,你的好运就来了。其实,健康的青少年总是在不停尝试某些新型价值观(这也是他们成长过程的正常组成部分):“这样做可以吗?那样做可以吗”他们总在检验自己是否成长为大人了。
这就是青少年常常发表一些直言不讳的声明的原因,如“上学不重要”。然后,他们便闪到一旁,看着父母发脾气,心里却偷着乐。今天,对青少年来说,回到家里说这样的话并不罕见,“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和他们心仪的任何人发生性关系——无论何时何地。这不关别人的事,尤其不关他们父母的事。”
对此父母必然会马上想办法纠正此类言辞,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哦,不!我可不信那些话。你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但凡类似的事情你都不能做。”而青少年却会下意识地沉湎于家长对他们新型价值观的反应中,也就是说,家长越不认同,他们就越来劲。青少年在内心某个地方发出声音说:“这下好了!又可以让您忙上一阵——忙得你腾不出时间去打赢那些肯定能获胜的战争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悲之处何在?这样的父母最终只能促使青少年孩子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倡导特定的价值观,因为在此时,这种立场体现了青少年作为社会个体与父母脱离,并树立自身形象的一种方式。
而比较好的回应方式,就是允许青少年尝试新型价值观。你要知道,到了下个星期或下个月,他们又会提出另一种与此不同的价值观。但是,有些父母就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焦虑:“如果孩子回到家中,说一些我无法认同的话,比如‘社会主义的确是构建公平社会的一种伟大方式’怎么办?对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处置?”很简单,你可以看着孩子,笑着说,“感谢你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一直想知道青少年怎样看这个问题呢。”
父母往往不知道这一点,耐心是打一场价值观持久战的最佳品质之一。青少年孩子在步入而立之年前很长时间时,会猛然发现自己所持的许多价值观和你的价值观一致。因此,如果他们在人生的11岁前无忧无虑,那么在青春期的那些岁月里,他们怎样标榜自己的价值观其实并不重要。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价值观会很好地与你的价值观融合。
和青少年进行的第三大控制权争夺战,是“看看您能否让我主动学习”。不过,只有在家长能清楚地表明“我们打算让你好好学习”这样的家庭中,才会发生此类战争。当我们如此挑战时,就不可避免会发起控制权争夺战,其作战目的与家庭作业、考试成绩、课外活动有关,并且自始至终与约会和夜不归宿有关。当然,当青少年孩子考试成绩开始滑坡,同时又将我们看成家长而又敬而远之时,这样的战争我们就无法获胜。
运用“爱与理智”法则的父母对于青少年孩子的主动学习问题并不担心。首先,我们知道,不管青少年孩子是否爱学习,我们都无法控制。其次,成绩是孩子的成绩,又不是我们的成绩。我们已经向孩子清楚地表明:他们在学校表现如何,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成功抑或懒散、失败,也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当我们把学习领域的控制权交给青少年孩子时,他们往往扪心自问:“伙计,如果他们对此毫不担心,最好有人来担心——不用说,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