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孩子的老办法(现在仍然广泛采用)是发怒、说教、威胁和恐吓。而“爱与理智”法则的技巧则是将难过和顾及后果进行平分。如果说想让青少年孩子学点什么,那么他们迟早有一天必须面对自己错误决定带来的后果。用“爱与理智”教养孩子的父母一开始就知道:解决任何问题的答案,都首先存在于遇到该问题的人身上。
比如,菲尔17岁的女儿蒂凡尼满嘴酒气地回家。菲尔应该立即和她谈呢,还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再谈?第二天早上为佳;是带着怒火呢还是面带难过?应面带难过。“哦,我对你昨天晚上做的事太难过了”,第二天早上,菲尔说。“我闻到从你嘴里冒出的酒味,我开始担心你和你喝酒的事。如果让你现在去开家里的车,你猜会发生什么?”
“我想还是不开的好”,蒂凡尼回答。
“好主意”,菲尔回答。
菲尔是否设定了一个限制?是的。蒂凡尼是否试图不让他设定限制?当然。她能做到吗?不能。因为蒂凡尼无论说什么,菲尔都可以借助那套破纪录的招数,始终轻松回答:“也许吧!”
“我再也不会喝酒了”,蒂凡尼央求道。
“也许吧!”
“但是,所有其他孩子都在学喝酒。”
“也许吧!”
“既然如此”,蒂凡尼企图将父亲带进一场争论,“所以,你已经解决了有关喝酒的一个大问题。爸爸,现在我无法开车……”
“也许吧!”
“那么”,她还在坚持,“那我怎样去珠宝店上班呢?”
现在,蒂凡尼企图将她的问题交给父亲解决。如果菲尔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她会喜欢吗?不会。菲尔最好这样说,“我不知道。我还准备问你同样的话呢。”
“天哪,我会被炒鱿鱼的!”
“也许吧!”
菲尔知道,如果对蒂凡尼发火,就会丧失对蒂凡尼喝酒所产生后果的控制权。菲尔通过反复说“也许吧”,并将话题始终聚焦于饮酒和酒后驾车可能导致的后果上,最终阻止了蒂凡尼将怒火撒到他身上。与此相反,蒂凡尼始终不得不面对现实,汲取喝酒带来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