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07年在京招生计划:专业覆盖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7:12   京华时报

  -学校简介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开启了复旦大学的百年历程。如今复旦大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包含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管理科学以及医学在内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并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交流关系,国际大都市上海为复旦学子国际视野的培育搭建了最为前沿的平台。

  学校现有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新闻学院、信息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等29个直属院系,本科专业7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17个,并设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2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近1930人。文、理、医、张江校区四个

图书馆共有藏书474万余册,期刊总数超过2.5万种,居于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还拥有中山、华山等10个附属
医院

  -招生计划

  2007年复旦大学在京计划招生65人,其中文科20名,理科45名,专业覆盖面很广,文理科招生专业共计达到36个。其中,文科招生专业15个,理科招生专业21个。录取将依据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录取程序,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录取新规

  复旦大学的招生工作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一如既往地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与往年相比,今年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本科培养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招生规模逐年减少,确保每个进入到复旦学习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尽可能多的资源;从招生计划安排上,保持了招生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尽可能满足考生的专业需求,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取消优惠加分政策,突出公平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报考复旦的考生,使他们在竞争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调整新生奖学金方案,在“复旦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可获得新生奖学金的申请机会。

  -招办答问

  问:复旦大学的教学根本目标是什么?

  答:复旦大学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学校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吸收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注重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问: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答: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将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特色的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从1994年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2001年全面推进学分制建设,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开放选择专业、推行学期开课制、设立自由选修学分等多种途径,从各个教学环节上落实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校大力提倡“名教授上基础课、带基础实验”,建有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历年的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始终名列全国前茅。学校建立了一套有实效、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研制和开发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校网上教务管理系统》,实行导师制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实现了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整治教风和考风,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问: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有什么举措?

  答:学校把加强和发展研究生教育视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始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激励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重的学术氛围。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通过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和招收直博生制度来吸引优秀生源。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来完善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以严格的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来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潜力,实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博士资格考试等措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问: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学校注重课堂内外教育的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金”,开办百台精品讲座,倡导读百本书,参加百项社会实践和实验课题,使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复旦大学07年在京招生计划:专业覆盖广

复旦大学07年在京招生计划:专业覆盖广

  -联系方式

  网址:www.ao.fudan.edu.cn 或www.ao.fudan.sh.cn

  电话:021-55666668

  招生办公室电子邮箱:admission@fudan.edu.cn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陈喆 郭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56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