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应试教育时代”:为每一个孩子设计璀璨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 20:23   新浪教育

  “后应试教育时代”:为每一个孩子设计璀璨人生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的一位记者在采访李如彬时,曾向他提了一个颇具挑战意味的问题,这位记者说:不少人认为,中国现在热闹的校外辅导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寄生在火爆的“应试教育”的肌体上,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都在为应试教育服务。但是应试教育模式现在遭到了普遍的诟病,要求改革高考制度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假若有一天,应试教育体制不存在了,像学大这样的校外教育机构怎么办?有多少能够存续下去?即使存续下去了,又该何去何从?

  李如彬笑着说,你这是一串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我们不妨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是关于高考与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反对把中国的教育都办成了应试教育,但不等于可以笼统地否定高考制度,或者说,认为有一天,要在中国彻底废止高考体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涉及到教育领域,最重大的也是影响千家万户的一项政策,也就是当年邓小平同志拍板的恢复高考。高考改变了中国无数人和家庭的命运。如果没有高考,中国最著名的导演张艺谋可能现在还在陕西的国棉某厂扛棉花,中国很多贫寒子弟可能还会像他们的父辈 一样,为一家人的温饱在田里躬耕劳作……高考也改变了我们国家的走向,激活了上至中央政府下至黎明百姓投资教育的热情,促进了中国教育从规模到品质的划时代的提升,为国家的科技腾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力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考制度在社会进步30多年后,没有太大的改进,演变成了制约中国教育良性、健康、有序发展的“应试教育”模式,在高考指挥棒的强大磁场的引导下,作为高等教育下游的基础教育,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源与真谛,变成了“唯考教育”,“唯分教育”;本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士”的中小学,成了硝烟弥漫的“人生考场”;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形成世界观阶段的青少年,被异化成了“分数的奴隶”和淘汰式教育“的牺牲品……这种现象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李如彬说,但是,改革高考制度,不等于是简单地取消高考。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社会就会乱套,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后期,中国曾经取消过高考,结果导致了一场全民族教育大倒退的灾难,这就是明证。在我们看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是简单地取消高考,而是要改革考试制度中不合理的东西,具体地说就是要实现考试形式的多元化,是要把现在的“独木桥”变成多座宽敞流畅的大桥,把学生学习的压力按照科学规律合理分配到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到时候,上大学也许是一件并不太难的事,但要毕业,要拿到学位,要真的学有所成,那就必须下真功夫,整个教育将不再围着“应试”这个目标打转转了。

  现在,我们再来说第二个话题,学大是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首先我们不能否认,中国现在很热闹的校外辅导行业中,有不少的机构确实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确实在吃应试教育的“饭”,如果有一天应试教育的体制不存在了,肯定会有一批这样的机构会从这个市场出局。但是,这个出局者中,肯定不包括学大这样从始至终在探讨和实践个性化教育的机构。

  因为从表面上看,我们的机构也是诞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也在为应试教育服务。但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围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反过来,我们是在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缺陷,在给它“打补丁”,“堵漏洞”,同时也在探索完全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这就是个性化教育。这也就说,我们既不是寄生在应试教育的机体上,也没有跟在应试教育的屁股后面,而是已经走到了它的前面。即使有一天中国彻底告别应试教育了,我们倡导的个性化教育也还在,而且,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到了那一天,个性化教育就真的迎来了它的春天,迎来了它发展的鼎盛期。

  这就说到了问题的第三方面,在“后应试教育时代”,个性化教育的角色定位,也就说,何去何从?

  李如彬说,那个时候,个性化教育就找到了它最适合的角色定位——做所有孩子的人生设计师、规划师,然后按照不同的设计方案,实施不同的教育,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

  让我们回到现在看,现在我们的孩子有人生设计吗?个别家庭可能有(比方说郎朗的爸爸为郎朗设计的“钢琴人生”,丁俊晖的家长为丁俊晖设计的“斯洛克人生”)但就整体而言,应该说没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按照一个千篇一律的套路往前走的:三岁上幼儿园,六岁上小学,然后小升初,初升高,然后参加高考,在一些考试的关口,孩子会面临一些选择,比方说择校、文理分科、选报志愿、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等,但这只是被动选择,与人生设计无关。

  而我们所说的设计,是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可能是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通过升级换代了的PPTS测评系统配合以现代生物技术,我们就能很清楚地测出这个孩子的很多指标,他的智商指数是高是低?他的感知模式是视觉型,还是触觉型?他的个人倾向是适合于做发明家还是做艺术家,还是当科学家,亦或是去搞管理?

  ……

  这中间还包括提早发现孩子的一些早慧的苗头,进行合理的引导与开发……

  李如彬说,在帮助孩子规划人生上,也是可以由浅入深的,第一步是限于测评和设计,这个工作现在的学大就可以做,我们的个性化教育的第一步PPTS测评就已经打下了基础,通过测评给学生家长提出一套指导孩子人生规划的方案,供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参考,这是很浅层次的人生设计,但是也很管用,因为现在的家长这方面是太茫然,太需要帮助了。

  比方说山西太原那个叫王问之的小男孩,他就是典型的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发达,甚至很不发达,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人给他一个测评报告,告诉孩子家长,这孩子不适合学数学,而应该走文学或中医的发展路子,如果这个家长也能有郎朗和丁俊辉的父亲那样的开明,按照孩子的长项也施实“扬长教育”,中国可能会多出一个少年文学“奇才”或“少年郎中”的传奇,而会减少一曲让人扼腕叹息的“人才悲剧”……

  第二步,就是按照为每个孩子设计的人才成长方案去实施教育,这是最高层次的“因材施教”。那个时候学大的个性化教育就不会只限于帮助学生补语文、补数学、补英语……它可以教有音乐天才的人学音乐,练钢琴,练小提琴,练声乐,练芭蕾,也可以教有绘画天才的人去画油画、画国画……也可能会有一批像王问之那样的孩子醉心于中医,我们会有中医人才给他们提供辅导和帮助……

  到那个时候,考试当然还在,但不是像现在这样全国都集中在所谓的“黑色六月”,一年里春夏秋冬都可以考,考试也不必国家统一组织,学校自己出题就行,一个学生可以考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大学,可以同时收到好几家的录取通知书,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其中的一所。

  到那个时候,孩子成才的路有千条万条。一些不喜欢考试的孩子或者按照我们做的测评报告认为不适合参加考试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另外的成才之路,学大会根据他们的强项实施“扬长教育”,让他们成为某一个专门方面的人才,到那个时候,象郎朗、丁俊辉、韩寒这样的人才就会司空见惯,只要他们确有专长,用人单位不会因为他没有哪张文凭,哪张证书,而将他们拒之门外……

  李如彬说,这就是我们向往的明天的个性化教育!就像毛主席在他的诗里所写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为中、西方教育的交流与融合架设桥梁

  2010年,是学大和它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发展历程上的又一个关键年头。

  从新世纪初年,三个心怀梦想的年轻大学生,在北京北三环那间不起眼的斗室里撒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一颗梦想的种子,到今年已经9个年头。

  从种子发芽吐绿到开枝散叶,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学大和学大人在个性化教育的道路上的拓荒之旅终于走到了收获的季节。

  诚如学大董事长李如彬在2009年9月10日学大8周年庆典会上致辞时所言:

  在这段风雨兼程的创业的日子里,我们有欢笑,有泪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耕耘到播种,从开花到结果,我们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变革教育模式,教育体制日臻完善,教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国中、小学个性化教育领域最大的连锁机构。这是我们学大人的光荣。

  学大教育已经在个性化教育领域走在了前沿,我们还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还应该为中国的教育进步、改革、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昨天历尽艰辛,未来征途漫漫,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综合素质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这种竞争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带来了更丰富的资源,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强的整合力,必将创造出更广阔的机遇。

  我们将籍此机遇,把个性化教育进行到底,向着思想家、教育家迈进,继续为中国的教育、家庭、学生奉献自己的价值,同时会放眼世界,探讨国际化形式的个性化教育,让个性化教育服务于全世界青少年。

  现在,我们正在为新的征程赢得商机,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不但要图生存,更要谋发展,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凭借我们的执着和信念,凭借我们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再接再励攀高峰,勇往直前登新程,就一定能创造出我们学大教育新的辉煌!

  正是在李如彬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中,学大人听到了从公司高层释放出的两个重要的“信号”——“赢在转折点上”和“探讨国际化形式的个性化教育,让个性化教育服务于全世界的青少年”。

  李如彬解释说,2010年,学大教育除了继续在国内市场把个性化教育做大、做强、做细、做专业外,确实在谋划一些新的变化,包括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提出明确的日程表,但我们正在沿着这个目标,紧锣密鼓地做准备。而这个准备的过程,也正是学大教育按照国际标准,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境界,强化管理,让学大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

  李如彬说,作为新世纪创业者,应该说,从播种下种子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在憧憬这一天的到来。但是,对上市渴望的内涵却在随着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而改变。在创业之初,激励我们投身创业的也许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的令人眩目的“财富神话”,但是,九年里,在个性化教育探索和实践的路上一路走来,我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熟,在平凡中开始脱俗,开始追求梦想,追求崇高,追求卓越……

  李如彬说,这也许就是教育的伟大和神奇之处,它是一份改变人的事业,但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被教育者,同时也包括教育者本人,这一点,无论是我们最初的创业者,还是后来加盟学大和我们并肩战斗的教职员工都有深刻的体会……

  现在,当我们真的走到了希望与成功的大门口,真的距离梦想成真只有几步之遥甚至一步之遥时,我们想到更多的是使命和责任——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教育大国,但中国也还不算一个教育强国,中国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的改革和发展的路还很长,还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共同探索,共同奉献,这其中既包括成千上万的学校工作者,也包括我们这些新兴的市场成长起来新一代的教育人……

  我们毫不掩饰,我们对这次机遇的重视,但首先不是因为财富,而是可以因此而登上一个新高峰,能够让学大教育由一个纯悴的中国教育机构变身成一个国际教育机构,并因此有机会去向世界先进的教育机构学习,从而为中、西方教育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架设一座桥梁……

  李如彬说:之前经常有人拿美国的教育与中国的教育相比较,认为美国的教育尊重个性,尊重兴趣,激发创造力,而且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质疑专家,而中国的教育压制个性,强调学生守规矩,个性服从集体,还有让学生被动学习……有人还把两国教育的效果做了比较,说美国基础教育环节薄弱,数学的教学成绩很差,但世界顶级的数学家都在美国;而中国出了很多奥数竞赛的冠军和“尖子”,但这些奥数尖子最终却放弃了对数学的钻研……

  但是,学大人在几年的实践中,却向世人证明了一个事实,在中国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长出尊重个性、尊重兴趣、有爱心、有梦想、有快乐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个性化教育。

  在几年的探索中,学大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以美国教育为例,美国教育中所崇尚、所提倡的那些教育理念,并不是美国人的独创,在我们中国就有,而且历史比他们早了2000多年,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们的个性化教育就是这颗有2500多年历史的种子在现代教育的土壤上开出的一朵奇葩。

  李如彬说,这个发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这就是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教育的根本点上,大家的认识都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我们在面对世界时,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正确的选择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直至最后走向互相融合。

  而促进中、西教育走向融合,在学大人看来,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使命和责任。

  有人曾问李如彬,学大会不会把个性化教育的学习中心开到世界各地去?

  李如彬说,当然会开过去,为什么不去?中国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光汉字的优美,汉语思维的神奇就可以征服很多人,还有中国教育也有很多精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人会越来越多,而学大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既延续了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也与西方的教育理念相吻合,走向国际,舍我其谁?

  当然,这是很大的一步跨越,所以,我们会再磨砺,再准备……一旦跨越就要旗开得胜,志在必得!

  李如彬说,经常有人会和他探讨学大和个性化教育未来的走向?也就是问,学大这棵树能长多大?个性化教育能走多远?

  面对一个才33岁的创业者问这样遥远的一个话题,是不是有些唐突?李如彬说,他不这样看。他认为,一棵树能不能成长为百年大树?一个企业能不能做成百年企业?一个事业能不能气脉不断,长盛不衰?在它成长的初期就能够确定它最基本的秉赋。作为这个企业最早的一代创业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秉赋、境界、视野、胸怀都至关重要……

  为了真正打造一个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和开创枝叶长青的个性化教育事业,他们会矢志不渝,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说到这儿,李如彬说他想起有一次与张玮等同事的闲聊,那天的话题是:人到底有没有来生呢?如果有来生,你希望你做什么?张玮说,如果真有来生,她还会选择做教育,而且还会去寻找学大教育,那可能是一百年,两百年以后,那时候,学大教育应该是很大、很大了吧?

  李如彬说,那天张玮的话让他感动得落了泪,也让他沉思了很久……

  寻找失落的钥匙----从我们自己做起

  洛溪校区   郭俊飞

  前两天,经杨校的介绍,我认真阅读了《寻找失落的钥匙》,本以为报告文学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些无聊的评论,但看完卷首语之后,我由衷地感动、激动,原来我也是在一块教育创新的土地上做着创造性工作,我也在为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做着不平凡的事业!此时我感到很骄傲,但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改变或影响着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甚至他们周围的一群人。我的一个微小的失误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毁了一个孩子。同时,我也觉得惭愧,我为什么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再努力点啊!

  经常从事着相同的工作,时间久了难免会懈怠,遗漏或者忽略一些细节,久而久之我们的工作就下滑了,这时我们还没意识到。那么请看看这本书吧,我们需要别人了解我们,我们更需要自己了解自己。看完之后,我想你就会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应该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了。下面是搜狐网上对本书的简单介绍,

  《寻找失落的钥匙——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公开出版发行

  “一本书改变了无数家庭的教育观念。”

  这本出版后不久就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家长追捧的新书——《寻找失落的钥匙——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萧斌臣著,新华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教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动再现了个性化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新世纪的土壤里从播种、萌芽、抽枝吐叶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既不同于普通学校“大班教学”,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教”的全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三个“1对1”:为每个学生设计一套学习方案;为每个学生配置专属的教师和实施“1对1”的面授教学,一个教育团队为一个学生提供跟踪服务。

  作为这种新模式的积极倡导者的“学大教育”已先后在全国40个城市设立了近200个个性化学习中心(校区),为数十万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他们中既有被传统大班教育忽视的所谓“差生”,也不乏许多成绩优异,进入了学习“高原区”,希望更上一层楼的“尖子”学生。

  《寻找失落的钥匙》直面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用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引发人们思考一个个发人深思的话题——为什么几乎所有的“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为什么在爱的名义下会有大量家庭教育悲剧频频发生?,要改变家庭教育现状必须先从家长教育抓起,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让中国家长持证上岗”的教育主张。

  这本书问世不久,即在广大家长中形成了巨大反响。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个性化教育的关注。人们终于认识到:时代在发生变化,家庭教育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要教育孩子,必须先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孩子提供最适合其个性特征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和负责任。

  看完了吧!在这个崭新的教育领域里,你是否摩拳擦掌,要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做一点贡献。我想你和我一样,为作一个名学大人而骄傲,为作一名学大人而深感责任重大;为做一个学大人而用心工作,不断创新;为做一个学大人而去影响每一个你见过的人。

  2010年7月11日

上一页 1 2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