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沙发(外一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3 14:27 新浪教育 | |
搬沙发(外一篇)
杨政昆 喋喋不休的声音已有好长时间,从我睡午觉起就开始,直到我一觉醒来,他们还在争执。我走到阳台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为这样一件事:甲用板车把乙新买的沙发拉到了乙的楼底,乙住在七楼。他要甲帮他把沙发搬上去,甲说这需要五块钱。乙说我给你五块钱,就由你一人搬上去。一个人显然不可能把这张沙发搬上去。他俩为达成一致,进行着马拉松式的谈判。乙说你收了钱就应该完全负责搬上去,因为你收的五块钱就是搬运费。甲说你想省钱就自己搬上去,一分钱都不用花。乙说我俩一块搬上去,我最多给你两块五。甲摇头表示不同意……那个楼道上上下下好些人了,没有人理会他俩,任凭他俩在那唧唧喳喳。我站在阳台上对乙大喊:“我来帮你搬。”他诧异地抬头看我一眼,显得很意外。我下了楼,走到乙面前说:“我帮你搬上去,不要你的钱。”说完就从板车上抬起沙发的一边,乙赶忙抬起了沙发的另一边。我俩拐弯抹角地把沙发弄到七楼,又费了一番周折,调整好角度把沙发推进他的屋子。这屋子刚装修好,很有气派,我没有多留片刻就往楼下走了。 走到楼底,甲还在那里。他看到我便走上前来,我担心他是不是要给我添麻烦,因为我破坏了他的买卖。没想到他对我说:“小伙子,我知道你是个好人。其实不是我不帮他搬,他们都是有钱人。我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就是靠卖力气吃饭,我还要养孩子。真的,我也想做好事,可是……”他尽力解释着。我的心里早已像打翻了五味瓶,喃喃地对他说:“对不起!对不起!”
菁菁发廊 小蕾是安徽人,在小区里开了菁菁发廊。我去光顾时,她非常热情,精心地给我理了一个板寸后,问我满不满意,我说感觉良好,并称赞她的手艺不错。她便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我给她钱时,她说:“你第一次来,就不收费了。只是以后要常来照顾生意,最好帮忙介绍一些熟人朋友来。”我谢了她的好意,并向她解释,我也是一个来此谋生的异乡人,在这个城市没有熟人和朋友。我在这小区住了三个多月,连邻居都不认识,我能介绍的只是我自己,但我是一个不讲究头式的人,一个月才理一次发。我接着对她说,这个小区附近没有理发店,她的生意会很好的。她说但愿如此,还是坚持不收费。我把钱放在她的桌子上,便往外走去。 第二次去菁菁发廊时,小蕾满脸的哀伤。她说她的生意一直不好,连房租都挣不到。她问我是不是这个小区的人都不讲究头式。我说绝对不是,因为我曾亲耳听到一个妇女说她花了上百元,在新街口的一家美容美发店弄了她的头发,这个妇女就住在我那幢楼里。我建议她想些办法吸引顾客,比如重新弄一块显眼的招牌或者找个录音机来放放音乐。她说这些她也想过,只是经济条件有限,只能一切从简。她从农村独自一人来城市闯荡,当过保姆,做过小饭馆的服务员,摆过地摊,后来在发廊里当学徒工,掌握了理发技术后,用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开了这菁菁发廊。我想起我有一个破旧的录音机,已经好久没用了,不过音质还过得去。我对她说我帮不了她什么,只有一台录音机,可以给她拿来放放音乐,看看有没有什么效果。她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让我很不好意思。 录音机真起了点作用,能引起过往居民的注意力,她的生意比先前好了一些。但是没过几天,那个角落又没有声音了,我去问小蕾,怎么不放音乐了,她说她门面上那套房子里住着一个老人,心脏不好,老人的儿子来跟她说,她天天开录音机对老人身体有影响。她把录音机还给我,我让她留着,其实在合适的时间还是可以放的,我建议她尽量把音量开小。 那之后,我去了徐州,二十几天后才回来。菁菁发廊已经关门了,卷帘门上贴有一张纸条:“杨先生,录音机在区门卫室里。”我到门卫室去拿录音机,门卫告诉我,小蕾还留有一封信,我打开,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杨先生,认识你很幸运,你是好人,谢谢你的帮助。” 我穿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装饰得花花绿绿的发廊多如牛毛。我常想,为了生存,人们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努力之后,有多少人成功了,又有多少人失败了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