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在新浪教育频道支持下,组织公益性学术讲坛“新民教育讲坛”,邀请关心教育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视角,审视、探讨、建言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教育。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家长,很多家长谈到带孩子感到很发愁,还有人说早知道做家长那么难……>>全文

活动简介

  • 联合主办:21世纪教育研究院国家图书馆

新民教育讲坛第十二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家长,很多家长谈到带孩子感到很发愁,还有人说早知道做家长那么难,就不要孩子了,做家长真得那么难吗?其实不是那么难。只要在方法稍微改变一下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举个我自己亲身所见的例子,我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两个园丁在浇水,两个人都拿着管子在浇水,其中一个就浇的很急的,水也不够均匀,水流将小草都压倒了……>>更多

尹建莉:教育专家

      尹建莉:教育专家,从教多年,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尹建莉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其代表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十一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十一期: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

      我们可以先看一幅志愿者拍的图片,很多在城市工作的白领,现在被称为“中产阶级”,这些人在城市生活中有点找不着北,有些人开始下乡去找北,这就是一个志愿者下乡的感触,他在路上拍的照片,还能看到当年学大寨的石碑。最近可能有一件事情各位也许会关注,就是西南五省大旱,旱到连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更多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温铁军: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执教之前曾经有11年基层工农兵经历和20多年政策研究经历;200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2005-06年被聘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战略环评专家……>>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十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十期:中国需要“个性”教育

      我做教育38年,一直做儿童教育和研究,也做了20多年的父亲,所以对教育孩子有非常深的感悟。今天我们的教育非常需要反思。什么意思呢?大家都一定感到今天的教育受到特别重视,舍得花钱、花时间,孩子也很累,竞争也很激烈。可是我认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教育荒废的时代。表面上看如此重视教育,实际上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更多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震撼全国,引发一场社会各界参与的教育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称《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大讨论成为“教育改革的前奏曲”。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九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九期:中国教育需要音乐之光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沈阳人,60后,从10岁开始学小提琴,算比较晚了。在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都学过,大学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然后去美国留学。美国留学之后,毕业之后的选择基本上是两个:一个是独奏,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听过我的演奏或者有没有买CD;另外就是教学,演奏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教学还是非常有回报的……>>更多

柴亮: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教授

      柴亮: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上海柴亮工作室负责人,音乐之帆少儿资助项目创始人/理事会主席。1992年,柴亮考入美国纽约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具有“世界小提琴教母”美誉的桃瑞斯·迪蕾。1995年,帕尔曼离开在纽约大学的教职,柴亮以突出的演奏技艺和教学水平成为两名继任者之一……>>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八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八期:艺术与社会的实践与思考

      先做自我介绍,我是业余艺术家,职业是一个教师。因为是教育论坛,我先把国内美术学院一般的建制和课程情况说一下。现在国内美术学院一般的教学体系是前苏联的模式1949年以后,苏联援建中国,我们所有的体制,包括教育体制,所有理工科、艺术学科全部是按照苏联模式建起来的。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有一些变化,但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更多

徐唯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徐唯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致公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耶鲁大学“杰出艺术成就奖”获得者。早期作品在国内重要展览屡获大奖,近年来笔锋转向社会与历史,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七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七期:中国大学生培养与就业的改革

      我们国家的大学从1999年开始扩招,2003年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开始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当年大学生失业的数量到了20万,以后一直递增。我在美国很多年,美国发生的变化触动了我,让我开始关注中国的大学生就业。1986年的时候,那时是美国里根总统时代,美国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美国的纺织业和玩具业工人开始失去工作……>>更多

王伯庆:麦可思公司创始人、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跟踪评估系统(CHEFS)创始人

      麦可思公司创始人、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跟踪评估系统(CHEFS)创始人,麦可思《2008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和《2009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主撰稿人,《2009教育蓝皮书》和《2009社会蓝皮书》长期撰稿人之一,《决战大学生就业》和《看就业选专业》(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主著,王伯庆博士的大学生就业研究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大学生和高考生广泛参考……>>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六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六期:中国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教育里的经济学问题,把它具体化就是资源配置问题。什么是资源配置呢?有很多解释,我的解释就是说怎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就是资源配置的目的。物可以不尽其用,人也可以不尽其才,但如果把位置放错了,就是物也不能尽其用,人也不能尽其才……>>更多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每年去非洲2次。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五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五期:求解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局

      首先,这60年来我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发展。比如,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民国时期,共38年,毕业的大学生总数是25万5千人,如果用38年来平均,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到7千人。今天我们知道,2008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是5万多,世界第一,是民国时期大学生人数的7倍。今天我们知道,2008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是5万多,世界第一,是民国时期大学生人数的7倍……>>更多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

      四川省成都市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至200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曾任东亚研究型大学联合会(AEARU)副主席(2002—2003)……>>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四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四期:中国需要更加活力开放的教育

      因为今天的题目叫中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是杨东平老师给我的命题,其实从学术角度,我是没有资格讲法规政策、中国对外开放的现状,但是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我是最有资格的,因为我在新东方十多年,天天面对学生,只有出国,求学、深造、回国,为祖国做贡献,成为时代栋梁,开创中国文明新的局面,这个是150多年来,中国留学走过的道路……>>更多

徐小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徐小平: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个人发展咨询专家,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是新东方留学、签证与出国咨询事业的创始人。

新民教育讲坛第三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三期: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第三条道路

      先解释一下第三条道路。我们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教育要么是公办、国办,要么就是私立,这个私立在我们理解是私人的,实际上在国际上这个“私”对立与国家,实际上是民间,它是非盈利的。比如说美国的大学前十名的名牌大学都是私立大学,那么这些私立大学不是私人的,实际上是社会的,非盈利的,是公益性的……>>更多

徐永光: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潜心中国NGO事业近20年,创立和推动希望工程,在NGO实务和研究领域有重要建树,主编《中国第三部门研究丛书》,著有《叩问天人之际—徐永光说希望工程》……>>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二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二期:大学生就业困局背后的教育改革

      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情况。前不久,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09年一季度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它提供的就业率数据实际上是非常模糊的,与去年同期的就业率基本持平,保持在二、三成之间。到底是二成还是三成?10%的比例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今年大学生就业的数量是611万,10%就是60万,但是我没看到这样的数据……>>更多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东方早报》、《文汇报》、《第一财经日报》、《北京青年报》等知名媒体专栏作者。撰写大量的教育评论性文章,全面揭示了现今中国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的生存状态,深入的思考了大学教学、科研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与弊端,文章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新民教育讲坛第一期 更多>>

新民教育讲坛第一期:新的教育理想与教育哲学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面临一个关键时刻,从2008年8月份开始,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启动了面向未来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制订工作,今年年初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议题和建议,现在正在紧张地筹划之中。为什么说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呢,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目前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上,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更多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更多

往期回顾

查看往日回顾

专题信息

  • 专题制作:陈熙
  • 联系电话:(010)58983670